不过,令人振奋的是,北京市拟在年内推出节能家电补贴方案,对2级能效以上的空调、热水器、电视机3类家电进行补贴。目前,北京市发改委正在与北京市商委等部门完善新的促消费政策,方案已经基本成型。
除了给予消费者补贴,企业还需要通过技术革新来降低节能家电的成本,最终体现在价格上,让消费者买得起、愿意买。不少企业曾表示,好的产品由于其认知度不高,销量不是很大,那么成本也就由于产量少无法下行。只有产品销量上去了,生产规模大了,成本才能降下来,否则,成本只能是居高不下。那么在节能补贴的推动之下,事实上节能产品得到了销量上的增加,而且企业此时要做的,就是想办法继续将成本降下来,不再让价格吓跑消费者。
政策的推动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二者相辅相成,才可以让高能效家电的推广更为有力。
同时,政策在制定时,还需要多方面的考量和监督。例如节能产品的界定。有的企业把4、5级能效的库存空调,直接标为1、2级,摆在卖场里销售。虚标能效的空调,堂而皇之地冒充节能产品,骗取国家补贴。所以在今后,在节能产品型号由企业报上来后,国家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监督检查工作,防止上边这样虚标能效的现场的发生。
在看家电产品是否为节能产品时,能效标识成了消费者判断的重要标准。但是,在实际购买中,大多数消费者只能“见过”能效标识而已,真正了解能效标识的,不足2成,很多消费者并不知道,究竟能效标识为5级的产品最节能还是1级产品最节能。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产品时,基本上还是靠工作人员的介绍,来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能效标识制度从2005年开始,已经实施了6年,但是时至今日,仍然有如此多的消费者对这个标识不理解、不清楚,能效标识还需要被继续大力推广。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能效标识。
在专家看来,针对“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和中国能效标识制度存在的问题,应尽快确立能效水平的权威第三方认证,并改变补贴方式。引入第三方认证,除了可以摸清企业产品真实的能效水平,还有利于政府对企业实施监管,政府可以选择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相关产品,并对处罚违规操作的企业实行严厉的惩罚,如在取消推广资格的同时处以罚款。至于补贴方式,节能家电可以仿照“家电下乡”,采用直接补贴消费者的方式。专家认为,应该以公众所接受的节能品牌为基础,通过税收、现金返还、贷款等措施,采用直接补贴消费者的方式,来降低节能产品的市场价格,提高节能产品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