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0月份最新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1%。其中,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和去年同比上涨了5.0%。这是CPI同比增速连续第三个月放缓,在7月份达到6.5%的峰值后,8月份、9月份分别回落到6.2%和6.1%。而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增速较上月的6.52%有大幅回落,且创自去年9月份以来的13个月新低。不过在通胀压力之下,笼罩在小家电企业上空的成本压力依旧是阴云不散。尽管下半年以来,铜、铝、钢铁等原材料的成本有所回落,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热水器企业的成本持续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即热式电热水器企业的成本也相应提高了。
企业成本普涨10%以上
今年上半年以来,原材料价格的迅猛上涨让所有制造型企业都苦不堪言,其中在热水器产品中需要大量消耗的塑料、铜、铝、钢铁的价格更是一路飙升,上涨势头更是持续了半年之久。铜价从2010年4月首次突破每吨8000美元大关之后,并没有停下上涨的脚步,2010年12月中上旬开始,国际铜价突破每吨9000美元之后又多次刷新历史高位。据上海期货市场数据显示,铜价在半年之内同比涨幅达32%;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2011年全球钢价涨幅平均预期为32%,塑料的价格由于受到国际成品油价格的影响,也是涨声不断。尽管在进入下半年后,铜、铝、钢铁等原材料的成本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回落,但是总体上涨的趋势还是使得热水器企业的制造成本面临上升的压力。
相比较原材料价格的起伏不定,劳动力的成本则长期处于高位态势。即热式行业作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占企业的制造成本基本都在15%以上,据人保部的数据显示,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85.3%的企业用工成本上升。而在热水器企业集中的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用工荒现象也一直未有中断。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直接带动了小家电企业的制造成本的上升。
此外,仓储和物流成本的上涨和企业融资的收紧也间接影响了热水器企业成本的上涨。因此综合以上因素来看,热水器企业的成本普遍上涨10%甚至更多。
产品倾向智能化
一般来说,面对成本的持续上涨,大多数企业都会通过产品涨价的手段来转移成本压力。事实上,今年以来,热水器产品的价格已经提高了5%—10%。
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指出,由于利润空间进一步被压缩,热水器企业为了进一步提高利润,更加倾向于产品中融入了时尚、健康、低碳、抗菌等多种功能及附加值元素在其中,智能化已经成为热水器产品的一大发展趋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这些被赋予高附加值,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的热水器产品与产品的利润是成正比例关系。被赋予高附加值以后,热水器利润普遍增长了30%,甚至更高。
热水器行业锁定绿色低碳效应
整体卫浴的出现,不仅加速了卫浴产品的整合和卫浴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一方面也为消费者节省装修时间和精力,但是这种理想化的整体卫浴并没有很快占领目前的卫浴市场。
据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估计,在未来5年内,整体厨卫市场空间将达400亿元以上,再加上与之配套的一大批厨卫电器设备,未来10年,其市场空间有望达1000亿元。正是这种潜在利益的拉动,各大品牌纷纷全线介入厨卫各环节,整合资源,迅速做强、做大,满足消费者对厨卫消费的“整体化”需求,充分拉近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罗百辉认为,整体卫浴不应该仅仅是制造产品,更应该是创造一种卫浴环境。据金模网了解的市场情况来看,我国的整体卫浴还主要停留在“拷贝”照搬国外这一层面上,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停留在这一层面上,对卫浴企业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局限作用。企业当前最首当其冲的任务是要深入了解中国市场特色,再根据市场情况为消费者“量身定做”适合他们的整体卫浴产品,比如越来越“潮”的即热式热水器产品的推广与使用。